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宋华:当下的供应链金融是春天还是初冬?
发布时间:2021-10-18 14:15:40 | 浏览次数:

随着一系列关于发展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国家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兴起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浪潮,“产融结合”、“支持中小微”、“金融科技”的词语充斥着各个论坛和会议,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供应链金融春天。然而,纵观这两年的金融监管和中小微资金状况,却发现供应链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监管日趋严厉,对平台企业金融助贷和各类类金融行为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并未受到缓解,诸如中小板制造业2017年现金流量周期是155天,2018年为195天,2019年为156天,2020年为177天。所有这些似乎预示着供应链金融的初冬已悄悄走到我们身边。


如今的供应链金融究竟是处于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寒意渐深的初冬,要解答这一问题可以先看看目前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面临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是产业企业,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下,纷纷表现出了强烈的供应链金融试水冲动,纷纷成为保理公司或金融公司,将供应链金融看成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未来企业利润的重要源泉。然而,现实的状况是一方面躁动的心往往遇到的是金融机构的冷漠,始终无法说服金融机构给与大量的资金支持,产业企业信誓旦旦的业务承诺无法让金融机构产生丝毫信心;另一方面也有些产业企业大搞自金融,利用自身的金融牌照为自己的上下游融资,做“二银行”,产生了垄断化、欺凌化的金融活动,让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感觉越来越差。


其次是金融机构,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呼吁支持中小微发展的大势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成立贸易银行部、普惠金融部,展现了浓烈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姿态,大会小会都能列举一些创新项目,以展现自身对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关注和创新力。然而,现实的状况是迄今为止金融机构始终没有抓手,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然没有脱离主体信用,依托核心企业仍旧是多数银行风控的支点,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分析等数字技术成为银行装点门面、对外宣传的手段和噱头,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出现了“口号大、行动小”的状况。除了商业银行,很多非银金融机构在暴雷频出、金融政策趋紧的情境下,显得异常“懵圈”,不知何去何从。


再次是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将信息技术视为供应链金融质变的起爆器,大数据风控、数据画像、智慧监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时髦的技术词汇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宣讲会,整个供应链金融领域弥漫着浓烈的科技氛围。然而,在政策规制的作用下,如今的金融科技公司唯恐粘上“金融”二字,纷纷将公司的名称改为“数科”,又从“数科”进一步改为“科技”,以展示自身技术公司的特质,丝毫没有染指金融的意图。与此同时,在输出技术的同时,又无法找到与供应链运营企业长期的合作的契合点,很多公司单纯地变为技术出售方或技术项目建设方,自身的持续发展无法保障。


最后便是监管方和政府管理部门。作为监管方如何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摆在案头的头等大事,对以往互联网金融一地鸡毛的惨痛教训使得管理方对发展供应链金融一直左右摇摆,既希望供应链金融真的能解决中小微问题,助力产业发展,但是也不希望供应链金融像脱缰的野马,无法管控。在这一背景下,一系列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希望供应链金融尽快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出台的规范举措并不总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业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下,效果总是收效甚微、差强人意,如同2019年出台的中小企业支付条例,本是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时支付的义务,然而,在没有其他配套措施的约束下,如今很多大企业干脆不挂账,连基本的交易事实都不确认,加剧恶化了商业环境,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再如,强化金融持牌经营也是这两年监管强化的领域,而这一政策驱使了很多大型企业自建保理公司、金融公司和平台公司,滥用凭证拆分,并且利用自身的牌照做垄断性金融业务。此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矛盾问题是如何平衡监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监管不等于政府管理部门直接规定供应链金融运作,近两年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链一行”政策,规定重点发展什么行业?哪家企业做链主?支持银行是谁?这些举措本是想尽快建立有序的产业供应链,促进供应链金融稳定发展,而其行为不由得让人疑惑是否是“计划经济”的翻版。


上述矛盾和冲突无疑揭示了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初冬的寒意已经袭扰在我们周身,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理性地发展供应链金融,其结果一定是迎来更为肃杀的寒冬。


INFO.jtjsdwl.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今日头条


 
 上一篇:潜力股!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已超过132万个.......未来与区块链砥砺前行
 下一篇:从“低碳+”看物流发展 第十五届物流透明峰会成功召开!